作者:汽车大观 时间:2025-08-08 浏览量:98128
在中国,豪华品牌仿佛皆行至命运的岔路口。
一边是新能源渗透率已然突破50% 的时代洪流,在这场转型风暴中,任何一个品牌背道而驰,仿佛都成了不可饶恕的“原罪”;另一边,传统燃油车市场虽在持续萎缩,但其百年积淀的技术壁垒仍未触顶,在机械精密与驾驶质感上的极致追求,依然是无数拥趸心中不可替代的信仰。
但其实二者从来不是一道泾渭分明、非此即彼的单选题,尽管诸多品牌惯于以此制造对立。
茨威格说,一个人保持他自身本质越多,那他保留的也就越多。商业的竞争本来看的就是谁能穿越周期,谁能历久弥新——而这无关油电路线的分野。
一汽奥迪就是如此,它不愿沦为燃油时代荣光的简单复刻者,也不想成为新势力路径的盲从,而是在扎根德系精工的深厚积淀,将中国智慧熔铸,最终淬炼出清晰的“奥迪范式”。
所以“燃油稳基盘,电动拓未来”的双线战略就成为奥迪的选择,PPC与PPE平台,一汽奥迪Q6L e-tron与A5 L,正是这一战略的生动注脚。
“油电同智”的Next Level
一款车基础的素质,很大程度上是由它的平台决定的,汽车平台不仅是汽车制造的基础架构,更是车企实现高效生产、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的关键。
很多人质疑油车难以实现高级智能化,从用户端来看,这些产品的智能化表现“差点火候”,但核心问题不在于油电动力差异,在于电子电气架构层面要实现智能技术与传统性能的协同进化。
奥迪全新PPC平台,作为第一个专门为电气化和智能化时代打造的燃油平台,就要打破“燃油车=技术落后”的刻板印象。
PPC平台在电子电气架构上进行了颠覆性进化,实现三大兼容性突破:纵置发动机布局覆盖B级到D级车型,E³ 1.2电子架构支持L2+级智驾,48V轻混系统全系标配。不仅减少了传统分布式架构中ECU的数量,数据传输效率也有大幅提升,能够支持激光雷达等高精度传感器的实时数据流传输。
一汽奥迪A5L作为PPC豪华燃油智能平台的首款车型,从出生起就不是“老架构+新功能”的拼凑产物,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智能油车”,结合第五代EA888发动机与quattro ultra四驱系统,让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得以与奥迪标志性的机械性能完美契合。
面对新能源汽车,作为奥迪与保时捷联合开发的纯电平台——PPE平台则承载着奥迪电动化转型的核心技术。它支持全域800伏,独有不挑桩的Bank Charging组合充电;与E³1.2电子电气架构一起,解锁属于这个时代的豪华与性能。
所以作为PPE豪华纯电平台打造的首款豪华智能电动旗舰SUV,一汽奥迪Q6L e-tron的身上有太多值得深推细敲的亮点。其充电10分钟,续航里程可增加近300公里,而且可以向下兼容几乎所有充电桩,得益于更长的轴距,一汽奥迪Q6L e-tron可以布置下更大容量的电池组,电池组的总容量增加到了107kWh,比海外版本多了7kWh,CLTC工况下最大续航里程可达725km。
但这样的豪华纯电平台,也在反复强调安全。
比如PPE平台通过底部通风设计和较厚的电芯壳体、电池之间的绝缘性更强等关键的设计来提高阻止热扩散能力,有利于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做到单个电芯触发热失控后,整包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阻止热扩散,而周围其他电芯不受影响。所以一汽奥迪Q6L e-tron不仅用上了STP阻燃材料、液冷回路、热泵调节,还把热扩散测试变成了贯穿整个研发周期的硬指标。
如此谨慎,无非是希望将“安全是最大的豪华”理念具象化。
智能不难,但做到“一汽奥迪”很难
很多人看得到“智能化”,却未必真正理解,它背后依赖的是怎样一套深层支撑体系。
就像大家普遍认为有关“智驾”的话语权更多地掌握在新势力手上,但豪华品牌更想要的,是如何在传统机械素养与智能进化之间找到技术落点,功能做出来之后能不能稳定五年,甚至十年,不用被反复OTA来修bug。
所以对一汽奥迪来说,开放协同也很必要,但更重要的,是保留品牌特色的价值共创。
智驾朋友圈最广的华为曾说过,一汽奥迪的标准,是所有合作对象里门槛最高的。
华为与奥迪的合作早在2019年就开始了,但奥迪没有简单地接受华为的“全家桶智驾套餐”,而是按照自己的标准定制化适配——就像当年苹果不满足于现有零部件,而是逼供应商按其标准迭代一样。
举一个小例子,在电磁兼容性问题上,别人开发智能驾驶,满足L3就能上车,但一汽奥迪提出的是L5等级的设计要求,没有法律强制,只是出于“不能出问题”的工程底线。这意味着所有元器件要重选,PCB布线要重做,整套仿真验证和物理测试也都要从头开始。
光是这一条,开发时间就多出六个月。
一汽奥迪 Q6L e-tron的电池搭载了宁德时代的NMC三元锂电池模组,也通过了436项测试,等效120万公里强化耐久试验,远超行业标准。
所以,作为国内首款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的豪华车,一汽奥迪A5L的智能化表现一出马就可以稳居第一梯队水平。
一汽奥迪A5L配备2颗车头左右对称数字鹰眼双激光雷达、6颗毫米波雷达、13个摄像头及12个超声波雷达,构建起完整的感知体系,可实现城市及高速路段高阶驾驶辅助功能,为实现精细化控制与复杂路况应对提供了坚实支撑。
一汽奥迪Q6L e-tron同样如此,其采用双激光雷达+视觉感知融合方案,可以说是现阶段提升自动驾驶汽车的感知能力的系统性方案。相比纯视觉路线,激光雷达的可变焦功能允许车辆根据不同的驾驶环境和需求,动态调整探测的精度,以实现更精细的环境感知。
这两款车上,一汽奥迪搭载的是双激光雷达,但和其他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不同,一汽奥迪的两颗激光雷达嵌入到保险杠左右两侧,在做到更广视角的同时,也避免了头顶长一个突兀的犄角,让车身外观设计更加完整。
光这一点,背后就是从设计之初就要进行的算法匹配、云端数据标定工作。
诚意,从来都拿得出手
再怎么质疑,最懂中国市场的品牌,也少不了一汽奥迪。
一汽奥迪深耕中国市场37年 ,以本土化战略为核心,赢得超900万用户青睐,并即将于2025年达成1000万辆销量里程碑。 产品本土化是其核心优势。从1999年奥迪A6首创加长设计,到Q5持续迭代升级,一汽奥迪始终围绕中国消费者需求研发。
如今的一汽奥迪A5L和Q6L e-tron,也是奥迪“在中国,为中国”战略的最好诠释。
一汽奥迪A5L保留了品牌几十年的设计精髓,以“原汁原味的德式设计”围绕车身各处。除了轴距加长、前脸定制等显性调整,其更在细节处深度适配中国用户。
在奥迪的老家德国,消费者偏爱硬朗的座椅,但是中国消费者喜欢柔软一些的座椅,所以一汽奥迪A5L同样为国内用户提供专属升级,全系标配“云感座椅”。后排坐垫加长16mm、前排海绵增厚18mm,贴合中国人乘坐习惯;高德定制导航支持2000+商场车位级指引、交通灯倒计时,适配中国复杂路况;与科大讯飞联合打造数字语音助手,不仅可以准确识别方言,至多可识别10条指令,甚至还支持眼神识别控车。
得益于高端PPE平台带来的功能拓展优势,奥迪Q6L e-tron为中国市场进行专属轴距加长105mm,带来更加优异的乘坐空间表现,长轴短悬比例也构成了奥迪车型充满力量感的外观,更符合中大型豪华SUV的定位。
产品是一方面,与华为、宁德时代这些在各自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品牌合作,两款新车实打实的定价策略,都将这份跨界协同的底气与回馈消费者的诚意,直白地呈现在公众面前。
未来的赛道竞争依旧硝烟弥漫,奥迪能否持续领跑尚无定论。但有一点毋庸置疑:中国市场将从它的诚意蜕变中,触碰行业变革的脉搏——豪华品牌的终极使命,莫过于此。
相关阅读
热点排行
汽车大观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