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亿营收背后:拆解理想汽车的持续盈利密码

作者:汽车大观 时间:2025-08-29 浏览量:98155

在2025年第二季度,理想汽车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302亿元营收、11亿元净利润、连续第11个季度盈利。

用亮眼而坚实的财务数据,理想再次证明,它并非依靠一时的产品爆发力在新势力中脱颖而出,而是构建了一套可以持续、高效运转的商业引擎。

当许多同行仍在艰难追逐毛利率转正的拐点时,理想已悄然将“盈利”转化为一种稳定的运营“习惯”。在残酷内卷的新能源赛道上,理想为何能独善其身?其增长的确定性,从何而来?

或许,答案不在一款车型的热销,也不止于一次组织的重塑,而是藏在一个不断自我强化、边转边提速的系统性增长飞轮中。

新势力首家盈利,已连续11季正循环

2025年8月28日,理想汽车公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其第二季度营收实现302亿元,较一季度增长16.7%;净利润达到11亿元,较一季度增长69.6%,连续11个季度盈利。季度经营利润较一季度增长204.4%,达到8.27亿元。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残酷竞争中,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而是一种厚重的验证。理想已经率先从“偶尔”盈利跃迁为“习惯性”盈利,形成了独特的正循环结构。

什么是理想的正循环?简单说,就是一种可持续的增长机制。它由五个核心要素串联构建而成,即,健康的毛利率,充沛的现金流,持续高效的研发投入,用户体验为导向的产品和服务体系,最终带来销量稳定增长和品牌势能反哺,再次反哺利润池,从而形成一个自我增强的飞轮系统。

先来看毛利率。理想汽车2025年第二季度毛利率为20.1%,而2024年第二季度为19.5%,2025年第一季度为20.5%。其中,理想汽车2025年第二季度的车辆毛利率为19.4%,而2024年第二季度为18.7%,2025年第一季度为19.8%。毛利率健康自然带来持续的现金流,支撑其在研发、渠道、智能制造等同时推进。

而研发正是理想汽车“正循环”的核心发动机。2025年第二季度,其研发费用为28亿元,全年研发超百亿,平均每3天投入一亿元用于核心技术研发。这一投入显然会快速转化为关键技术力、产品力和创新力,进而为产品竞争带来全面助益。

李想曾在“AI Talk”中表示,电动车本身,L4会分出来真正的胜负。我们今天在做的所有事是为了L4拿门票,因为L4所需要花的钱、所需要拥有的能力、所需要的数据量是今天不具备的。这不仅是对未来趋势的笃信,也展现出理想在盈利之上将果断押注于技术跃迁的战略魄力。

从毛利、现金、研发,再到制造和交付,理想以强体系力对抗行业波动。在内卷的大环境下,其“增长飞轮”机制带来了极强的抗压性。

对比来看,其他新势力普遍仍在盈亏边缘苦苦挣扎。相较而言,理想不只是跑通了从产品盈利到组织可持续造血的闭环路径,而且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习惯性赢家”。习惯性盈利,不是财务“表演”,而是让企业获得长期的稳定、确定性。这正是理想区别于其他对手的最大特质。

11个季度的连续盈利,不是偶然的爆发,而是一个清晰、可复现、系统性战略的结果。这意味着理想已经将盈利做成一种“习惯”,而这一习惯,背后是其打造出的正循环飞轮,成为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产业进阶成熟的里程碑之一。

纯电+增程双线齐驱,销服重组期仍交出稳健成绩

这份302亿元财报的真正价值,实际上在于它背后所发生的巨大转折。

尽管理想汽车在2025年第二季度交付了111,074辆新车,稳居20万元以上新能源汽车中国品牌销量榜首,这份成绩却并非诞生于“顺风顺水”的环境之中。相反,它是在理想加速推进纯电与增程双线并行、重构销售服务体系的深度变革中实现的。

这场变革中,其一手稳住了增程“压舱石”的基本盘,一手推动纯电“新增长极”的起飞,并通过重构销服体系。为了让多车型、多人群同时得到高质量服务体验,理想同步启动了销售服务体系的深度变革。今年年中,原“五大战区”销售组织正式解散,恢复为“省区直管”模式,为多车型同步销售提供体系级保障。

这场销售服务的“深水区”改革,确保了在多产品线背景下,前端营销与后端服务的高效协同,避免了因组织臃肿而导致的效率下降,为飞轮运转提供了润滑剂。

而支撑这一场深度改革的,是理想汽车在产品战略上的根本性升级。从依赖单一增程车型的“单引擎驱动”,迈向“增程+纯电”双线并进的“全栈式协同”发力。L系列持续稳固家庭增程市场的基本盘,理想MEGA完成家庭特别版升级迭代,i8则凭借高阶智能与空间创新快速打开30-40万元纯电SUV市场,实现“开局即热销”。

在增程方面,2025年上半年,理想汽车在20万元以上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市占率达到13.6%,蝉联中国汽车品牌销量冠军。今年1至7月,理想L系列在20万以上中高端SUV市场,超越BBA等豪华品牌,位居销量第一。

然而,理想的野心不止于此。在增程保持领先的同时,其全力加速纯电板块的推进。特别是在50万元以上豪华车市场,理想汽车取得重要突破,理想MEGA连续两个月获得50万元以上MPV车型和50万元以上纯电车型双料销量冠军,用户净推荐值位居中大型及以上MPV第一。

进入三季度,理想将迎来真正意义上的纯电集中爆发期。定位高端家庭六座纯电SUV的理想i8,自7月上市以来凭借顶配产品力与领先智能体验,迅速赢得用户青睐。随着产能持续爬升,预计到9月底,i8累计交付将突破8000辆,领跑30-40万元纯电市场。紧随其后的理想i6也将在9月正式上市并开启交付。两款纯电重磅新品即将合流,为理想注入全新增长动能,构建4款增程SUV、1款旗舰MPV、2款高压纯电SUV的全新产品矩阵,覆盖更多家庭用户,市场势能全面提速。

配合i系列产品推出的,是理想在超充网络上的“补课式”领先。截至目前,理想汽车已打造出全国最大规模的车企自建超充网络。其累计建成超充站超3100座,部署超1.7万根理想超充桩。高速路段方面,已有超1000座高速超充站布局在“九纵九横”18条核心高速干线上,平均每150公里就有一站;城市超充站超过2000座,在一、二线城市实现平均3公里的半径覆盖。这不仅是基础设施的规模领先,更是理想全面进入纯电时代的战略护城河。

此外,理想汽车已上线全国首座穿梭式超充站,探索更加高效便捷的充电服务新模式。在超充技术方面,理想正加速布局4C、5C高功率超充桩,不断拉高充电速度上限,带来更稳定、更流畅的补能体验。按照计划,2025年年底前,理想超充站数量将扩展至4000座,覆盖范围更广、网络密度更高,真正为纯电用户打通“里程焦虑”的最后一公里。用户所拥有的,早已不是一辆单纯的智能电动车,而是一个能持续进化的、围绕使用体验构建的“能量网络”入口。

从领先到扩大领先:将优势做成增长飞轮

复盘理想汽车的崛起和增长路径,会发现一个关键特征,它构建了一套内在结构紧密、彼此强化的“增长飞轮”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每一个优势都不是孤立存在,而是成为下一个环节的助推器,最终构建出一道高筑的护城河。

302亿元、11亿元,这些数字不仅意味着盈利能力持续强劲,更说明其飞轮系统正越转越快,效率和质量同步提升。

理想的飞轮,遍布企业发展各大要害部位。譬如在研发端,理想汽车始终将技术研发置于战略核心,多年来持续高强度投入,在新势力车企中处于领先位置。得益于长期积累,理想在智能化和电动化方向已跻身行业第一阵营,技术优势正在不断转化为产品竞争力和用户体验的核心驱动力。

2025年,理想汽车围绕自研AI大模型的成果,全面刷新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体验。其中,9月即将推送给AD Max用户的VLA司机大模型,是全球首个真正具备“类人思维”架构的辅助驾驶系统,标志着智能驾驶正式从传统的规则编程时代迈入AI原生时代。这不仅是一项技术飞跃,更意味着辅助驾驶开始拥有理解复杂交通环境、动态决策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开启理想智能化进化的新纪元。

与此同时,理想的语音助手“理想同学”也将全面进化为“理想同学智能体”,具备自主调用工具、处理复杂任务、构建长期记忆三大核心能力。在全新形态下,它不仅是车内语音助手,更是用户的智能交互伙伴。通过行业首个AI代码生成工具,用户只需一句话,就能定制个性化功能和服务,实现从“可用”到“可自创”的跨越。这是智能座舱从人机对话走向“人机共创”的关键一步,也再次拉高了智能化体验的天花板。

这意味着,在理想的增长飞轮中,盈利能力驱动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强化产品竞争力,产品竞争力驱动销量提升,销量增长带动运营效率和规模化优势,从而再反哺利润与现金流,构成自我强化的系统闭环。

这个系统不但运转高效,而且高度稳健。竞争对手可能复制某款配置、某个功能,甚至借助资本完成补能网络建设,但他们很难在短期内构建一个涵盖盈利模型、产品策略、技术能力、组织体系与品牌口碑的多维度飞轮系统。这是理想真正不可被快速模仿的壁垒。

理想在做的,是要定义智能汽车,而不是追随者。这背后,实则是一整套高效、闭环的系统势能在支撑。而这套系统,正是理想从“率先领先”走向“持续领先”的核心密码。

随着更多纯电车型的上市、更高阶智能驾驶的落地、更广阔市场的拓展,这个飞轮正在驶入“指数级”增长的“加速带”。在新能源这场旷日持久的产业竞速中,理想的真正优势,不只是“领先”,而是“可以持续扩大领先”。

这才是足以改变游戏规则的力量。

相关阅读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