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烈的汽车价格大战,把谁打回了原形?

作者:汽车大观 时间:2024-04-22 浏览量:65196

大概多数人都没料到,去年打了一年三个波次的汽车价格大战,居然延续到今年一季度,而且还没见到结束迹象。

在诸多车企轮番降价之后,4月20日,特斯拉和小鹏汽车也先后官宣以不同的形式降价;两天后,理想汽车对外公布,自2024年4月22日起,2024款理想L7、理想L8、理想L9及理想MEGA也将采用全新的价格体系。

 

事实上,4月1日以来,国内已有超十家以上的车企启动了新一轮的降价,不仅如此,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乘用车降价规模已超去年的六成,相当于2022年的降价总规模。其中2月有27款车型降价,3月有37款车型降价,降价的主力是自主与新势力品牌的纯电动和插电混动车型。与以往最低价格相比,今年3月降幅最高的纯电车型达到22.2%,降幅最高的插混车型达到30.8%。简直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

对此忧心忡忡的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去年乘用车降价总体相对均衡,但今年的降价均达超强程度,而且降价模式不再是增配不降价,而是直接突破了历史价格下限。

一年多价格战 主导权易手了

2023年初,因为新能源汽车补贴取消,很多车企准备上调新能源汽车价格,并且吹出了风。

没想到“价格屠夫”特斯拉却在1月6日出人意料地宣布,中国产Model 3起售价降至22.99万元,Model Y降至25.99万元,均创历史最低。

还在车企疲于应付特斯拉突袭之时,3月,“湖北又开启了史上最强购车优惠季”,地方政府补贴+车企大力促销双管齐下,“12万元买到雪铁龙C级轿车”新闻冲上热搜。“东风系”合资车企掀起的降价潮迅猛席卷全国,主流汽车品牌几乎悉数被动“参战”。

7月,上汽大众掀起第二波次价格战,9款SUV同时大优惠,一直萎靡的电动车ID.3官降3.7万元,单月销量立刻破万。合资车企纷纷入局,降价车型超过60余款,降价幅度从1万元到10万元不等。

12月,各汽车品牌又来了一波年底冲销量。12月1日,比亚迪宣布,由冠军车型秦、汉领衔的王朝网,推出限时燃油转订基金,最高优惠2万元,仅限12月。理想、零跑、智己、小鹏、哪吒、极氪、吉利、广汽等自主品牌紧随其后;一汽丰田、一汽大众、广汽丰田、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等合资品牌也不甘落后。有媒体统计,仅12月官宣降价的汽车品牌约20个。

进入2024年,“价格屠夫”再度出手。1月1日,特斯拉宣布Model 3后驱现车保险补贴6000元,同时推出低息金融政策,限时购买Model 3/Y最高可省2.3万元。跟风的有哪吒、吉利帝豪、领克、上汽通用五菱、一汽丰田、东风日产、问界等多个中外品牌。

不过今年价格战的主导者不再是特斯拉,而是比亚迪。

春节过后第二个工作日——2月19日,比亚迪秦PLUS荣耀版、驱逐舰05荣耀版上市,官方售价下探至7.98万元起。这就催生了乘联会的数据:截至2024年3月15日,有51款车型降价,达到2023年全年(102款)降价车型的一半。

此时特斯拉又想逆流而上。3月20日宣布,从4月1日起,国产Model Y售价调高5000元人民币,北美和欧洲市场销售的Model Y同时涨价1000美元、2000欧元。

不幸的是,中国市场没有理睬特斯拉,价格战依然打得火爆,打出了3月37款车型降价的新高潮。特斯拉的销售则出现了2020年一季度以来同期最差成绩。其一季度汽车生产和交付报告显示,全球交付汽车总数38.68万辆,同比下降8.5%,环比下降20%。中国市场的业绩是零售加出口共22.1万辆,同比减少3.45%。4月2日,特斯拉美股股票报收166.63美元(约合人民币1200元),下跌4.9%,一夜跌去近20000亿元人民币市值。

当然,特斯拉股票这一跌并非全因中国市场不给力,但其幻想用降价5000元、降幅1.9%的小手段戏弄中国市场一把后,再把价格拉起来的如意算盘失败却是事实,对中国市场的影响力下降也是显而易见的。

替代特斯拉上位的是比亚迪。2024年中国车市的降价潮,比亚迪成了操盘手。

“比亚迪阴谋论”成立吗

从表面上看,2023年的降价潮由特斯拉引起,湖北购车优惠季推波助澜火上浇油,将众多车企置于参战=找死、观战=等死的尴尬境地,比亚迪也是腾挪到年底才腾出手来打出一记重拳。但如今回头看,比亚迪扮演的更像是因势利导、借力起势的角色。

为什么这样说?听听今年百人会钓鱼台论坛上,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和他的老板王传福的唱和,也许能悟出些道道来。

李云飞:在2022年以前,电动车比燃油车贵,去年比亚迪推出冠军版,使油电同价。今年我们开始做电比油低,比亚迪能做到这一点,让整个行业觉得很不可想象。

王传福: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行业进入惨烈的淘汰赛阶段。一方面,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70年的发展,已进入结构性调整阶段,产业集中度提升是必然的。另一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经历了20年的培育和壮大,也进入周期性调整阶段,要尽快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优势。任何行业都要经历从0到1、从1到100的发展过程。

再往历史深处看,从2018年开始,王传福就多次提出“尽快制定燃油车禁售时间表”建议,2022年4月3日,比亚迪高调宣布停止燃油汽车生产。不过王传福的建议、燃油车的停产,除获得媒体欢呼外,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进展。等待机会是唯一选择。

在2023年广州车展上,李云飞还说过:我们是被动降价,价格降下来之后大家亏钱我们微利。如果每个月的销量低于一定的规模就会带来亏损,所以我们必须要规模化,要保证规模就要有销量。后边的一句话他没说,应该是:要有销量就要有价格优势,就要打……

2023年的广州车展是11月17日-26日举办的,那时比亚迪的冠军车型降价王牌还没有打出来,可李云飞已经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如果说深谋远虑的王传福、早已跃跃欲试的比亚迪等到并抓住了机会,应该是合情合理的吧?

大浪淘沙的时候到了

2018年9月,在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浙江省发改委与杭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8第二届全球未来出行大会”上,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就预见到了今天发生的事情。

他说:我国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已经10年,未来有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一个是2020年政府补贴终止(后延长至2022年),到那时造车新势力已经大举进入,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也纷纷发力,产品的品质、品位、品牌和价格等市场因素将决定消费者的取舍,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将被边缘化,并购、重组的事例会增加。

第二个节点是最迟到2025年,电动车的性价比将达到或超过燃油车,市场的力量将推动消费转型,向电动化倾斜,燃油车与电动车此消彼涨,传统车企面临更大压力。企业应当对这两个时间节点进行研判,制定和调整战略,迎接大浪淘沙的竞争形势。

如今大浪终于来淘沙了,而且和陈清泰描述的情景十分相似。

盖世汽车根据公开数据统计,2023年,中国乘用车产能布局近5500万辆,2019年以来,平均每年生产大约2300万辆(含出口)车,整体产能利用率一直徘徊在50%左右。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好一些,2024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3.6%,比上年同期低0.7个百分点,汽车行业为64.9%,较上年同期下降7.1%。两家的结论分别是,产能过剩问题严重、汽车产能利用率偏低。

产能过剩会导致产品积压,产品积压就要寻找出路,出路包括加大市场调节力度、淘汰落后产能、扩大内需、开拓国际市场、进行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调整产品结构、转移产能等,但后六条路都需要时间和不菲的投资,唯有加大市场调节力度,也就是进行价格竞争来得快、见效快。

王传福说,要尽快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优势;李云飞说,在中国市场是向合资燃油车要份额;陈清泰说,产品的品质、品位、品牌和价格等市场因素将决定消费者的取舍,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将被边缘化,并购、重组的事例会增加。去年开打、延续至今的汽车价格战,恰恰凸显出这些特征。

价格战已分出高下强弱

崔东树概括出这场汽车价格战的两大特点:一是自主与新势力品牌成为降价主力,纯电动和插电混动是降价主体。二是合资品牌降价较少,燃油车降价很少。他的结论是,全国乘用车市场价格战持续、激烈,但由于燃油车促销已达一定底线不肯再降价,因此形成了新能源汽车独自降价蚕食燃油车市场的局面。换句话说,就是这场价格战已经逐步分出了高下强弱,出现了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结果。

强者是谁?数据显示,2023年四季度,比亚迪纯电动乘用车销量首次超过特斯拉成为全球第一。今年一季度,比亚迪纯电动车卖出30万辆,比特斯拉低近9万辆,又将销冠之位让与特斯拉。不过在今后若干年内,这个位子很可能出现二者抢着拿争着坐的局面,特斯拉第一强者的实力犹在,比亚迪则越过龙门成为公认的新强者。

第二梯队也基本成型。吉利、长安、理想、蔚来、上汽通用五菱、赛力斯、奇瑞、长城等以稳定增长的态势坐稳老二交椅,问界、零跑成长为第二梯队的新秀。

落伍者也不在少数。本就问题多多的广汽三菱宣布破产,被高高举起又重重摔下的恒大汽车陷入困境,命运不济的高合的奋力自救,都发生在价格战缠斗正酣的这一年多时间里。

这场价格战加速了燃油车的衰落,加速了新能源车的雄起。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3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41.6%,(自主品牌新能源车的渗透率更高达51.1%),2022年的这一数据仅为27.6%。一年多的价格战,新能源车从燃油车手中攫取了14%的市场份额。

这场价格战最惊心动魄之处,是撼动了合资车企的铁打江山。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合资车企共有24款车型降价,自主车企有55款车型降价,今年1-3月,合资车企有5款车型降价,自主车企有25款车型降价。

汽车之家提供的BBA信息显示,2023年,入门级宝马1系官方指导价为20.58万-24.99万元,市场实际价格降到13.88万-16.74万元;奔驰A级车的官方指导价为21.48万-27.22万元,市场实际价格降到14.68万-21.22万元;奥迪A3的官方指导价为20.31万-25.13万元,市场实际价格降到14.72-18.22万元。进入2024年,奔驰EQS最高降价达66万元,降幅高达50%;宝马i X1最高降价14.99万元,降幅也达50%。用十几二十几万的价格能买到BBA,这在过去连想都不敢想。

还有更惨的。2023年,广汽本田、奇瑞捷豹路虎、福特中国、悦达起亚等合资车企,均采取了裁员、解除劳务派遣工合同、员工长期休假等措施对冲市场下滑的影响。继铃木、菲亚特、欧宝、雷诺、JEEP等离场后,斯柯达停止在华生产,讴歌、三菱也退出了中国。

价格战的底线在哪里

目前,汽车业公认的盈利新能源汽车公司只有比亚迪和特斯拉两家。比亚迪财报显示,2023年汽车及相关产品的毛利率达到23.02%,较2022年提升2.63%,同期,特斯拉的毛利率却下滑了9.1个百分点至17.05%。

一般认为,汽车业正常的毛利率在10-15%,照此判断,两位世界冠军争夺者的成绩还是不错的。但令人意外的是,4月15日,特斯拉CEO马斯克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0%约1.4万人,据说连产销两旺的中国上海工厂也不放过。难道特斯拉也是中国这场价格战的输家?

另外,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代表企业蔚小理的毛利率分别为9.5%、-1.6%、21.5%。如果仅从盈利的角度看,这场价格战中的赢家不太多。

大浪淘沙的竞争是残酷的,是有代价的。汽车行业的整体代价就是平均利润率的全面下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月~2月,汽车制造业完成营业收入13714.5亿元,同比增长8.1%,实现利润总额586.9亿元,同比增长50.1%,行业利润率为4.3%,已经低于整个工业企业利润率5.8%的平均水平。而在10年前,汽车行业的利润率是8.99%,疫情严重的2022年还维持在5.7%,去年降到5%,今年开张才两个月就掉到4.3%。价格战再打下去,这个数恐怕还难看。

崔东树将这场价格战的底线设定在“历史价格下限”上,但历史证明,战争的发展并不按发动者、参与者和旁观者的意志而转移,经济领域的“战争”也是如此。就这场发生在2023-2024年的汽车价格战的底线而论,很可能是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价格战何时休?笔者认为,出现两种不同结果的时候都会止战。第一种,不断升级的价格战,迫使企业自觉不自觉地采取减配置、减材料、降质量标准、降安全等级,甚至减少研发投入、放弃设备更新的方法参战。战到路上的故障车多了、事故多了,消费者协会接到的投诉多了,监管部门发声了,价格战就该终止了。

第二种,打到强者完胜,失败者躺平的时候,价格战就结束了。

第一种恶性竞争的结果是我们最不希望发生的,第二种结果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曾预言,未来世界主流高端汽车品牌企业会缩减到5-6家。他认为,特斯拉和苹果会占据两席,比亚迪可能成为第三家,他希望蔚来是第四家。李云飞曾在微博上宣布:比亚迪投放到价格战中的秦、汉两个冠军车型是“扔向燃油车市场的‘双核弹’,将彻底拉开与燃油车的大决战。”

大决战已经分出了胜负,就是崔东树所说的,由于燃油车产品更新换代慢,产品智能化程度不高,更多依赖优惠价格吸引客户,经过时间久、强度大的一轮又一轮价格战后,“形成了新能源汽车独自降价蚕食燃油车市场的局面”。

王传福在钓鱼台论坛上还有另一段话: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空间还很大,如果今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平均渗透率从去年的35%增长到45%,相当于国内有200万台的增量,伴随新能源汽车的出口提速,会形成较大的增幅。

2024年比亚迪的销量目标,是在2023年基础上实现20%以上的增长。2023年比亚迪销售了302.4万辆,以此推算,其2024的销量至少要增加60.48万辆,达到362.88万辆。今年前3个月,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已经涨了6.6个百分点,快速接近王传福预判的全年增长10个点200万辆的目标。这个200万辆的增量会被价格战的主导者拿去相当部分,对此,比亚迪和特斯拉都应该是满意的。

本次价格战的B面

近日,特斯拉中国宣布,中国市场上的特斯拉全系车型再降价1.4万元。这种翻手云覆手雨的做法,无疑给尚未看到尽头的价格战增加了更多变数,但无论此战何时结束,这场发生在中国汽车市场上的史无前例的惨烈的价格大战,都将以新能源汽车对燃油车的胜利画上句号。

但这只是第一个回合。

至今为止,我国燃油车市场的主力还是合资企业,这场价格战打醒了他们,促使他们果断跨入中国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发展的大潮中来。

奔驰加大中国本土研发力量、大众和小鹏联姻、奥迪的未来车型全面采用华为智能驾驶方案、丰田也将“灵魂”交给华为、本田最新发布的电动品牌烨百分之百中国本土化研发,还要在中国实现100%电动化产品布局。国际一流跨国公司的这些措施表明,合资车企要奋起直追了。

今年两会上,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宣布,将对三家中央汽车企业进行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单独考核。这意味着汽车国家队也将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向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新高度进军。

在中国汽车圈内,最脆弱的群体是造车新势力。这些企业进入行业晚,自身体量小,没有造车经验、没有资金积累,正在创业投入期,多数处于入不敷出的亏损状态,融资是他们续命的主要手段。在这场价格战中,他们受到的冲击最大,倒掉的危险也最大,实际上,他们的来路上已经躺着许多战友,有多年前倒下的,也有去年今年倒下的。

何小鹏在钓鱼台论坛上回顾说,2019年的时候,中国大概有300多家造车新势力,现在也就剩下10家上下吧。但这10家新势力虽然还弱,在这场价格战中最显吃力,但他们都是爬过雪山走过草地的有生力量。

国务院发布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为汽车产业的发展规划了一条路,在即将开幕的北京车展上,我们将看到另一个竞争场景,在未来的道路上,这三股力量将左右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新的价格战也还会来临。

相关阅读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