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中国汽车下一步怎么走?这些专家这么说……

作者:郝听 时间:2018-07-25 浏览量:94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的根基所在,也是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的主战场。

中国要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汽车产业是一个亟须重点发力的领域,汽车产业将成为中国制造业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主战场。

7月24日,由瞭望智库主办的2018未来新经济高峰论坛在北京国际饭店举办。其中,制造分论坛以大制造:产业立国 服务升级为主题,结合新经济和汽车制造为重点内容展开,到场的嘉宾分别就这一领域的不同方向进行观点的交流与分享。

大制造分论坛

 


 

建设制造强国的新形势

国务院在正式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在本次论坛上,工信部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左世全就制造强国建设面临的新形势与对策发表了讲话,他表示:我们要深刻认识制造业的重要性,2017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总量达到了24.2707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29.34%。截至2017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640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28.1%,制造业就业人数估计在1.7亿人左右。再加上我们从美国谋求“制造业的回归”可以看到制造业不仅是国家利益的重要来源,更是创新的主要载体和就业的重要渠道。

工信部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左世全

中国已连续8年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在全球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量居世界第一,但挑战也随之而来。

1、我国制造业要素成本压力持续加大、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不断增多,长期依赖的低成本竞争优势逐渐消失。

2、新工业革命孕育兴起,传统的“追赶模式”也需要进行“创新引领” 动力转换。

3、制造业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竞争焦点,原有的外需拉动型模式遇到挑战。

4、“大而不强”的格局尚未改变,科技创新尚未成为有力支撑。 

对此,左世全认为我国的制造业的优势在于模块化架构产品和部分大型复杂装备产品,而一体化产品及工业基础件(轿车、数控机床、制药、精细化工等)相对薄弱,核心零部件相对缺乏优势。突破性创新、工艺技术创新不足;尚未建立起高效的高级工程师和技工人才培养体系。

 

 

 

 

所以,我们需要补足短板,树立底线思维,逐渐减少对外依赖;巩固长板,牢记辩证思维,着力打造质量品牌,通过推动智能制造强化并重塑竞争优势。瞄准新板,践行创新思维,力争抢占未来制高点。

 


 

用核心技术提升中国品牌竞争力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要下定决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要抓产业体系建设,在技术、产业、政策上共同发力。要遵循技术发展规律,做好体系化技术布局,优中选优、重点突破。

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在会上展示了2015年以来中国品牌汽车的快速发展、竞争力的快速提高,并将中国品牌与合资品牌销量增速对比,提出竞争力提升的驱动力是产品力的全面提升。他列举四个汽车品牌博越、WEY VV7、传祺GS8、领克01表示本土品牌在车辆可靠性、感官品质、性能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并指出产品力提升的背后是以研发为代表的综合能力提升。

 

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

中国品牌汽车竞争力提升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呈现出一些启示,我们应该发挥比较优势、走渐进式发展道路提升制造业竞争力,例如我国品牌汽车靠SUV与同价位外资品牌轿车竞争,就赢得了大量的汽车购买者,并且在同样的大小、类型下,中国品牌的汽车有着很强的价格优势,在同样的价格下,我们又显示出了明显的配置优势。

 

 

此外,国内的汽车市场需要开放和竞争,只有经过竞争而胜出的企业才有竞争力,只有经过激烈竞争而胜出的企业才有强势的竞争力,过度保护则会导致车企竞争力越来越弱,抑制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我们要相信车企能够根据大市场、大环境摸索出合适的发展道路。


 

作为企业代表,宝沃汽车集团总裁杨嵩指出了新时代中国制造业的“四大痛点”,分别是:芯片,发动机,精密机床,操作系统。这四大“痛点”的存在,意味着中国制造业核心技术的缺失,只能受制于人。

 

宝沃汽车集团总裁杨嵩

 

“再强大的主观意志,再煽情的个人情怀,也无法战胜商业逻辑和物理公式。”宝沃汽车集团总裁杨嵩表示,我们绝对不是一个制造强国,更不是一个研发和科技方面的强国,但我们可以通过整合资本与人才,聚焦在几大核心领域,做好顶层设计等方式,使得中国力量快速崛起。

新的工业革命已经拉开序幕,这对中国来说既是从制造大国转变成制造强国的机遇,也是必须直面核心技术研发这一痛点的挑战。

相关阅读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