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摩托车》杂志 时间:2017-12-07 浏览量:167
很多人在面对产品召回的情况时,总以一副“倒霉脸”相向,这样的态度大可不必。相反,一定频率的召回才是工业制造与生产正常的状态。
以四轮机动车为例,上万的零部件,从不同国家采购,同型号车辆不同批次采购的单一零部件可能会选择不同厂家的产品,某一零部件出现质量问题或者某批次车辆出现组装工艺问题其实很正常,另外对同一配件每个厂家的匹配,调试,测试时间周期等也有很大差异,这也会导致一个零部件在某一车款上存在问题。能够正视这些问题并积极的去解决,算不上“倒霉”的坏事。
既然一定频率的车辆召回属正常现象,不妨想一想我们摩托车制造品牌有过几次车辆召回的行为?即便车友圈中有再多针对某一品牌产品的某某事件探讨,厂家依然选择无关痛痒地听听而已,厂家依然相信这只是偶然出现的情况……近日,有网友来稿,一起发生在河北省内的交通事故中,摩托车被完美切割为头、尾两段,驾驶员并未见明显外伤。对于此类事件,笔者只能马后炮般呼吁:安全驾驶常伴你我,切不要成为断头车的牺牲品。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摩托车的设计和制造比四轮机动车要来得简单些,但毕竟是工业制造产品,若说完美到没有丝毫的不足,恐怕还没哪个厂家敢作此保证。说到这,那真的有点细思极恐的感觉了,这些年车友们胯下的隐患有多少?
又有车友说了:“在中国,没办法。消费者一边要着低价格,一边要着高品质,厂家能做出来已经很不错了!”这样的观点,既是事实,也必将成为历史。中国现阶段的摩托车友群体正在向休闲娱乐化转型,对越来越多的车友而言,与价格相比,他们更需要高品质的产品。而发出车辆召回通知的行为不仅是企业对现阶段产品负责任态度的表现,还是企业追求高品质产品的重要步骤。
在整个召回行为中,厂家是付出最多的:时间、人力、财力等可货币化的成本投入,厂家也是收获最多的:口碑、市场、影响力等不可货币化的荣誉。产品有缺陷可怕,更可怕的是明知缺陷而不作为的态度。相信随着时间的发展,消费者们也会逐渐修正谈“召回”色变的态度,理性面对,这才是成长,对双方都一样。
相关阅读
开启生态合力新篇章,首届大卓智能生态日暨2024卓界大会成功举办
大咖论道|中国电动车百人会张永伟预测2024新能源汽车十大趋势
大咖论道 | 沈承鹏:中国汽车出海如何“闯关”?
大咖论道|武强:海外市场不是遍地黄金 零跑开启国际化新长征
热点排行
汽车大观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