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鹏汽车,该好好反思了

作者:财经国家周刊 时间:2019-07-21 浏览量:120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路梦怡 实习生:朱子悦 杨梦丹

“慢就是快。”这是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重复多次的产品交付逻辑,但新款车型上市引起的风波,却着着实实“打了脸”。

近日,小鹏汽车正式推出2020款G3车型,这款新车补贴后售价为14.38万-19.68万元,拥有401公里和520公里两种版本,支持L2.5级自动驾驶辅助能力。

新车上市本是好事,但问题在于发布时间和性价比。

公开消息显示,2019款小鹏G3于2018年12月上市销售,今年3月末才正式开始大规模交付,售价比2020新款高0.3-1.2万元,续航里程比新款少50-155公里。这也意味着,老款小鹏G3上市仅半年多,就成了“淘汰”车型。

这激起了老车主的不满情绪。“花更多的钱结果买了辆旧车?这不是交智商税吗?”不少车主和网友提出质疑。

随后一周,事件愈演愈烈。北京、广州等地的车主聚集在小鹏汽车城市服务中心外,拉起印有“小鹏汽车欺诈销售,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等字样的横幅表示抗议。

作为如今风头正劲的造车新势力明星企业,小鹏汽车是不是该好好反思下了?

“比吃个苍蝇都难受”,老车主“被套路”了?

传统制造路径下的汽车企业,产品迭代周期往往需要四到五年,即便推出中期改款,也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而小鹏汽车只用了半年多时间。

按正常计划,2019款小鹏G3应当在去年年底就交车的,但因为供应链不成熟、产能跟不上等种种原因,交付日期一拖再拖,直到今年4月,车主才陆续拿到钥匙。

结果还没开到3个月,性能大幅提高、价格更优惠的新款车型就来了,心里自然不是滋味。

比较“惨”的是一位北京的小鹏车主,6月25号定的车,7月3号提车,不到一周新款就发布了,“比吃个苍蝇都难受”。

更“惨”的是,今年2月之后订车的用户,还有部分人没提车,但他们也只能提2019款G3,不能更改订单。

还有些车主认为,自己“被套路”了。他们在咨询买车过程中,小鹏汽车不但没有透露新车上市前的相关讯息,反倒以6月新能源退补涨价为由,极力推荐客户购买老款车型。

新款车型上市到底有没有提前告知用户?

小鹏汽车方面向本刊记者回复表示,“G3 2020款是我们的一次年型改款,非全新车型推出,因此我们选择轻型预热及上市方式。”

此外,小鹏汽车方面表示,G3 2020款在6月初已经登上工信部公告,该信息向公众公开。至于销售人员隐瞒新车上市信息一事,小鹏汽车表示,总部并未向销售人员输出此方面销售培训内容。

事已至此,针对老车主的维权诉求,何小鹏给出了“老车主3年内增换购小鹏汽车,额外享受1万元专属权益”的补偿。但这一补偿并没有让车主满意,不少车主的诉求是更换续航更高的电池或免费置换长续航版车型。

为了进一步平息愤怒,7月18日,小鹏汽车初步为老车主增加了新的“二选一”补偿方案:方案一是补贴1万小鹏商城积分,用于精品购买和汽车保养;方案二是提供小鹏G3 2019款三年6折保值回购,用于补差价换购小鹏汽车。

小鹏汽车方面表示,二选一的方案,基本是公司可以给出的最终方案。而对于车主要求更换电池等诉求,何小鹏并未接受。“小鹏还是一家创业公司,出于技术、安全、法规等原因,我确实没办法给大家直接更换电池来提高续航。”

截至记者发稿,仍有不少车主对二选一解决方案不满意,事件仍处于僵局。

资金压力巨大,还能“狂奔”吗?

除了售后服务体系,本次维权事件背后,小鹏汽车还需要反思的是,当前的企业发展策略及产品运营节奏是否存在问题?

自称“科技公司”,小鹏汽车在造车的道路上一直十分激进。一年前,何小鹏在小鹏汽车品牌日上语出惊人:“智能汽车的核心在运营而不在制造”,引起业界广泛争论。如今,小鹏汽车整车系统远超市场承受的迭代速度,也让人咋舌。

对比传统车企一两年才会进行改款,小鹏G3上市至今已经历不少于3次的系统迭代升级,而在没有车交付给消费者的背景下,小鹏汽车又推出了出行服务平台“有鹏出行”,表示将从事直营类网约车服务,首批投放车辆为超过2000辆的定制款小鹏G3。

对于如此快速的系统更新节奏,何小鹏在微博上表示,“汽车行业正处于传统模式向智能时代新模式转变,我们在厌烦了‘挤牙膏’式升级的同时,又暂时还接受不了‘跨越式’的推新。但快速迭代终究能给我们带来更极致的产品,我们甚至应该希望这样的迭代来得再快一些。”

但此次维权事件显然是一个警醒,快速迭代的思维在互联网造车领域,被大多数造车新势力奉为圭臬,可在汽车产业尤为关键的信用体系、安全体系、价格体系面前,是否要重新考虑产品与系统的迭代节奏?

不过,对于搞互联网思维和玩法的小鹏汽车们来说,快速迭代也是骑虎难下的生存赛跑。

和网约车、共享单车等其他新兴互联网出行领域的境遇类似,融资几乎成了目前互联网业务模式的生命线。概念-项目-融资-再融资-做大估值-上市-破发-退出-死掉,这一互联网资本套路几乎“绑架”了所有可以渗透的实体领域。

小鹏汽车也是如此,2015年至今,小鹏汽车已完成近140亿元的融资,不过因为没有新能源汽车核心的三电系统,又没有自己的工厂,小鹏汽车几乎所有的零部件都依赖于外部供应商,再加上各处高薪挖人,资金链的压力可谓巨大。

今年小鹏汽车定下了实现300亿元的融资目标,今年3月,何小鹏透露,小鹏汽车正寻求融资至少5亿美元。但目前,新的融资尚未就绪,旧的投资者有的却在撤出。

小鹏汽车于2018年1月完成的B轮融资中,富士康的运营主体鸿海精密以3亿元占股2.94%的战略投资原价退出。4月,鸿海精密在台交所公告称,处分广州橙行智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也即小鹏汽车母公司的股权,交易总金额约3亿元。

有消息称,此举是避免影响为小鹏汽车IPO做准备。但这一行为,也让市场对小鹏汽车能否继续“狂奔”下去产生了怀疑。

被指“高仿特斯拉”,核心实力何在?

除了服务体系和企业战略,能否抛开杂音和干扰,专注做好汽车产品,也是小鹏汽车需要反思的问题。

网上有不少声音认为,作为首款量产车型,小鹏G3不论是外观还是内饰,都能看到特斯拉的影子。外形上,作为一款紧凑车型,小鹏G3亮相初就被消费者指出“高仿特斯拉”,外观上同样是分体式大灯、车头俯冲式设计,内饰上,小鹏G3配有和特斯拉Model X一样的全景式挡风玻璃和大尺寸中控屏幕。

如果说外形上的模仿,只是产品设计上的一种默契,那么在最核心的电机、电池和电控系统等方面,小鹏似乎并没有掌握自主技术。

虽宣称对标特斯拉,小鹏汽车却借鉴了很多特斯拉的公开专利,更多的是依靠外部采购与整合。有业内人士也认为,很多造车新势力认为车辆是由一个个模块组成的,做好一个模块装上车就行,但他们恰恰忽略了汽车产品的一大核心技术就在于系统的集成和匹配。

除此之外,小鹏汽车还面临不少质量质疑。

何小鹏曾表示,所有新造车势力担心的都不是产能问题,而是品质问题。小鹏汽车也为了把好品质关,挖来了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原品质保证部及质量管理部部长宫下善次。

但目前关于小鹏汽车的质量投诉,并不比其他造车新势力少。

有车主在某汽车质量相关网站投诉,自己一周前购买的小鹏G3右侧轮胎上方叶子板有凹陷,内侧留有波浪形的修复痕迹,另外伴有油漆脱落断裂,售后已经有半个月没有给出任何答复。目前,该网站显示投诉仍未收到厂方回复。

还有车主称在高速上驾驶小鹏G3时,仪表盘显示“车辆性能受损,请谨慎驾驶”,伴随有安全辅助功能失效,车速忽高忽低不受控制等严重的制动系统故障问题。车主表示,厂家检测反馈称,汽车装配时出现严重工作失误,导致冷却管未能正常工作。

质量问题的诟病,也让市场再次出现对代工模式的讨论。由于新势力在生产制造上热衷追求高难度创新,代工模式很难把握好品控,而目前,小鹏汽车自建的肇庆工厂还处于建造中。

在车主的抱怨中,何小鹏发布了道歉信,其中共出现四次“对不起”,不过他依然表示,今后还会坚持每个月一次的智能升级和迭代。

作为新势力造车的头部代表,小鹏汽车今天遇到的问题也给其他造车新势力们敲响了警钟。造车不是单一的系统升级,随着政策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唯有与整个产业上下游的协同合作,从产品出发,遵从研发生产规律,才能赢得市场的认可和消费者的尊重。

相关阅读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