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寒冬 新能源电池产业如何突围?

作者:汽车大观 时间:2019-11-28 浏览量:91

数据显示,2019年1-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8.3万辆和94.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1.7%和10.1%,行业预计,2019年度中国新能源车产销将在115-125万辆左右,与去年持平或略减。

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下降,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行业投资热度也随着车市的低迷开始降温。
 
如今,动力电池产销量增速随之放缓,业内普遍预计,动力电池行业进入新一轮更深层次的洗牌。
11月27日,ABEC 2019│第7届中国(常州·金坛)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隆重开幕,共议后补贴时代下,新能源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行业洗牌加剧 马太效应明显
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达沃斯”组委会秘书长于清教介绍,目前在我国动力电池方面,留存的生产企业大约有80家,其中能真正实现装机量的也就一半左右,并且TOP 10企业占据着8成以上的市场份额。

国内一些动力电池企业,为了活下来开始重新回归3C电池领域或转向储能行业,跨界而来的上市公司或收缩投资或直接回归主业。
 
这与电池产业此前的风光大有不同。
 

自2008年起,我国已开始在有关税费、财政补贴和其它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上针对车企和消费者给予支持,持续深化政策并作出创新,构建了由上而下的思维激励政策体系。

今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力度最大的一年,国补降低50%以上,地补则提前一年归零,补贴开始褪魅,产业高估值泡沫也开始退散。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受政策变动影响依然很大,而“双积分”、汽车促消费等接续政策的效果还未显现,业界对于政策稳定的呼声高涨。
 
技术迭代成趋势

在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陷入“滞涨期”,安全事故的频发,也让消费者频频对新能源汽车“望而却步”。

今年5月到7月,仅3个月的时间里,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就统计发现79起电动汽车安全事故,涉及车辆96辆。
 

“什么样的电池是安全的呢?如何让电动汽车安全呢?我们还得从技术的根源去探讨。” 北京大学教授、电池“达沃斯”学术委员会主席表示。不仅仅是单纯电池安全性的问题,大规模储能电站安全性问题同样可怕。

在电动汽车安全性问题频发的状况下,生产稳固的、安全的电池发展技术成为行业共识。

锂电池技术加速商业化,正在向着成本与性能平衡的方向发展,而除了锂电池技术的升级,在技术迭代日益加速的当下,燃料电池、固态电池、石墨烯电池、空气电池等多种电池技术路线百花齐放。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技术专家梅武认为,我国原油的70%以上的原油依赖进口,且进口比例逐年加大,2025年预计达80%。因此,未来需构建新能源体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终端体系。在梅武看来,能源是由高碳、到低碳、到零碳发展,发展氢能正符合能源发展趋势。
 
近年来,全球燃料电池出货量增长明显,今年预计超650MW;国内燃料电池汽车2019年1-10月产量已达1391辆,比上年同期增长8.2倍,预计2019年燃料电池出货量累计将达70MW。加氢站方面,至今全国已建成加氢站49座,其中,今年前10月国内新增加氢站18座,数量已超过2018年全年。预计今年全球加氢站数约422座。

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俞会根则比较看好固态电池,他表示,全固态锂电池是兼顾高能量和高安全的策略,虽然目前固态电池还存在完全阻止锂枝晶穿刺的聚合物复合固态电解质膜尚未突破、固态电解质层与电极层界面电阻较大、锂沉积位点及形貌不易控制、高速高效率全固态电池的制造工艺和装备尚不成熟、纯金属锂电极存在较大体积变化等问题,但这些问题有可能在3年之内找到解决方案,5年之内实现小试,8年之内进入大规模应用。
“电池技术商业化发展迅速,新体系电池、安全技术、快充技术、关键材料、高效集成、先进算法等成为核心焦点。”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总经理原诚寅总结说,“未来新能源汽车是主流,电动化是必然趋势,但不是只有电动化代表新能源,未来的5到10年,可能是多元供给的能源结构,燃料电池、纯电动、混合动力、插电混动,将是完整的新能源的组合。”
 
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应跟进

与市场规模不断增长相对应,我国动力电池回收模式不成熟、行业鱼龙混杂等也成为现实问题,大规模的废旧锂离子电池若处理不当,不仅浪费宝贵资源,阻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将成为破坏生态环境的隐患。

动力电池回收是一把典型的双刃剑,处置不当会造成生态环境危害,但若有序规范化处理,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也蕴含不小商机。

行业普遍认为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在销量占比、保有量等方面均保持着世界第一的地位,未来市场份额继续扩大也是大概率事件,这为动力电池回收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在浙江华友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威乔看来,虽然2019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失速,但是从政府的长期规划目标并未改变,因此预期2020年以后,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将维持向好发展。随着大量的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考虑到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据预测2020年我国动力蓄电池回收量约20万吨,2022年将突破30万吨。

他也认为,主要是体量不够,市场还是混乱的状况,体系、产业模式都不完善,还有一两年时间的震荡期,包括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也不是很明朗,可能2021、2022年才是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的火爆,真正的风口可能在那时才能吹起来。

众多业内人士表示,无论是为了缓解当下的生存压力,还是为增强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实力,推动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尽快推出高品质高安全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和动电池产品,势在必行。

“为实现节油减排目标,车企采取双重战略,预计今后一段时期内汽车动力总成变化趋势是:2019年传统内燃机汽车仍是主流,2020年后新能源汽车(HEV、EV)将逐渐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副总裁梁锐认为,“全球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趋势非常乐观,2025年约11%的车辆为节能汽车(HEV)。”
“总体来看,业界对于新能源电池行业的舆论、风向和信心依旧乐观,行业景气度仍将在调整中螺旋式上升,一个新兴产业技术和市场的进步与突破,产品迭代与提升,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在日益呈现!”电池“达沃斯”组委会副秘书长耿茜茜表示,在新能源电池行业发展的道路上,不可避免会经历种种“成长的烦恼”,只有“坚定信心推进高质量发展”才是王道。

相关阅读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