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救”宝马的人出现了?

作者:王慧 杨梦丹 时间:2019-07-31 浏览量:126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王慧 实习生 杨梦丹

手握权力的人,头上往往都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在汽车行业也不例外。

近日,宝马集团宣布,为宝马集团效力28年的齐普策被任命为下任CEO,将在8月16日接任现任CEO科鲁格。

科鲁格本该任职到2020年4月,但7月初,他向监事会提出不再寻求连任,并在8月15日结束任职。科鲁格的突然下课,让达摩克利斯之剑也转移到齐普策头上。

这个曾在匈牙利、中国和美国推行一套高效生产网络模式,并帮助宝马集团实现了行业领先的利润率的人,成了宝马集团的“救命稻草”。2018年以及今年一季度,宝马集团陷入了净利润大幅下跌的泥潭。

宝马集团监事会主席诺伯特·雷瑟夫对齐普策的到来表示,“齐普策行为果断、思维清晰,有着战略眼光。他将为宝马集团引领未来出行带来全新的动力。”

事实是否如此?等待齐普策的是什么?他会是那个让宝马重新焕发光彩的人吗? 

接手“烂摊子”?

留给齐普策的似乎是个“烂摊子”。

2015年5月,科鲁格成为宝马这个全球豪华品牌最年轻的CEO。在他任职期间,宝马的销量实现大幅度增长。

2017年,科鲁格还曾带领宝马集团创下了集团税前利润首次突破百亿欧元(106.55亿欧元)的纪录。

但用力过猛之后就是止不住的下滑。

数据显示,2018年宝马集团净利润72.07亿欧元,同比下降16.9%。今年一季度,宝马集团净利润5.89亿欧元,同比暴跌78.2%。

其中,宝马汽车业务板块息税前利润为-3.1亿欧元,去年同期则为18.81亿欧元,这是宝马集团汽车业务自2009年以来一季度首次出现亏损。

这被认为是促使科鲁格提前离任的导火索。尤其是当科鲁格接管宝马之后,宝马的股价从102.5欧元跌至如今的68欧元上下,作为集团的CEO,难免要为要这一结果埋单。

不过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宝马利润暴跌也与反垄断罚款有关。

据了解,宝马推出的全新宝马X7和宝马8系车型,虽然受到部分消费者的青睐,但“油老虎”的配置让它们越来越无法满足日益严苛的排放法规要求。

今年5月,欧盟委员会调查戴姆勒、大众和宝马存在的非法垄断柴油清洁排放技术行为,宝马否认了这一指控,但还是拨备了14亿欧元应对潜在罚款的可能。

问题不仅如此,宝马2018年以来的召回事件也频频发生。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信息显示,自2018年9月起,宝马召回公告达22例。仅今年上半年,宝马就发布了7批召回公告,涉及车辆达83.08万辆,占据上半年召回车辆总数的30.18%,“领跑”召回排行榜。

此外,克里斯丁·森赫尔、马库斯·度斯曼等一批优秀工程师的相继离职,意味着齐普策上任之后,不仅要面对暴跌的利润、堪忧的产品质量,还要面临人才流失的风险。

针对诸多问题,宝马中国副总裁孙玮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就科鲁格先生离任,我们不评论。

电动化“慢半拍”

科鲁格留给齐普策的另一个难题,是宝马纯电动战略进程的滞后。

早在2011年,宝马集团曾率先发布旗下全新电动化子品牌“宝马i”。2013年,推出首款纯电动汽车宝马i3及插电混动超跑宝马i8,彼时,宝马在纯电动领域的劲敌仅有特斯拉。

不过,自科鲁格上任起,宝马的纯电动战略发展就被按下了缓慢减速键。从宝马i3上市至今六年时间,整个集团推出了10款新能源车型,其中7款是插电混动车型,纯电动仅有升级版i3、运动版i3s以及今年上半年新推出的Mini Cooper纯电动版。

值得注意的是,Mini Cooper纯电动版车型的续航里程尚不足300公里,在当下实在有些拿不出手。在现在的电动车领域,续航里程450公里几乎成了标配,大众电动车甚至还宣称2019年底要推出续航600公里的产品。

除了大众,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同为豪华汽车阵营的沃尔沃已推出纯电品牌Polestar,戴姆勒旗下有Smart,奥迪也有e-tron等重量级的产品。相比而言,宝马在电动汽车领域显然已“慢半拍”。

面对市场纯电动化的发展趋势,宝马也试图纠正错误,希望通过一场电动化“大跃进”来追赶上对手的步伐。

今年6月份,科鲁格宣布宝马将加快电动产品扩张计划,原定于在2025年实现25款新能源车型布局的计划,将提前至2023年。同时,科鲁格表示:“预计从现在到2025年,宝马电动车销量将保持较高增速,平均每年增长30%左右。”

而如今,带领宝马集团在电动化方面实现弯道超车,并顺利完成这场“大跃进”的重任,也落在齐普策肩头。

除了要在短期内同时布局研发三至四种不同的新技术迎头赶上之外,齐普策还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这便是在未来的合作关系中,团结已生间隙的管理层。

尽管近年来宝马汽车推动了与竞争对手戴姆勒在汽车共享和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但董事会的紧张局势已阻碍了新车型或电动汽车方面更加深入的合作,齐普策要怎样打破僵局?

能否领跑未来出行

中国市场作为宝马集团在全球最大的单一销售市场,对宝马集团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新四化”的背景下,对于在华跨国车企而言,如何植根中国的创新沃土并在新领域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挑战,这对宝马汽车而言,也不例外。

2018年9月,宝马集团针对未来交通出行发展提出了“2+4”的中国战略。其中,“2”指的是在华的两个合资公司:华晨宝马、长城MINI,“4”指的是“ACES战略”,也就是“自动化、互联化、电动化、共享化”四个前沿方向。

而随着5G时代的来临,中国政府部门以及产业界上下对自动驾驶及未来出行生态的重视,促使宝马在自动驾驶方面不断加码。

据外媒报道,去年宝马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研发已经高达70亿欧元。今年,宝马集团还与中国联通、腾讯和四维图新等中国公司达成合作。

按照规划,2021年宝马iNEXT车型将正式量产,并将根据法规许可向客户提供L3级自动驾驶,在技术上支持L4级自动驾驶,随后宝马还计划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市场开展L4级自动驾驶车队测试。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份,为应对压力,科鲁格做出了优化成本,精简机构,以在2022年实现超过120亿欧元的优化目标。这意味着,齐普策将要在更紧张的资金基础上,重塑宝马辉煌历史。

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想要在未来出行领域实现创新并脱颖而出,注定是一场硬仗。

在自动驾驶领域,宝马面临多种竞争对手:谷歌、苹果、华为等跨界而来的科技公司;扛起自动驾驶大旗的“造车新势力”代表特斯拉;大众、通用等传统汽车巨头。豪杰并起的出行领域,宝马集团想要成为领跑者,必定要花费一番功夫。

宝马前工程师,现艾康尼克CEO卡斯滕·布莱菲尔德表示:“首席执行官需要对未来出行如何发展有一个认知,这远远超出了优化现有业务的范围。他(齐普策)需要建立团队,吸引关键人才,并形成一种日益以消费电子和互联网动态为导向的文化。”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齐普策能否带领宝马重塑目前局势,并在未来重新拔得头筹,将有待时间检验。



相关阅读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