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汽车大观 | 比亚迪智能化:璇玑背后,皆玄机

作者:聂漪垚 时间:2024-01-20 浏览量:26790

“媒体老师们,传播的时候请一定带上我们的代码‘加速汽车行业智能化转型’,谢谢大家。”

1月16日,“2024比亚迪梦想日”上,公关人员在媒体群里发出了上述信息。之后发出的通稿中,这句代码也被着重标红。

其实,即使不强调,外界对新能源一哥比亚迪的智能化转型,也早有预期。

2023年,比亚迪一骑绝尘,302.44万辆的年销量,不仅继续将老对手特斯拉远远甩在身后,更是令其他新能源汽车品牌,无从望其项背。

这种独霸天下式的攻城略地,进一步增加了其他品牌的生存压力,但也激发了他们的求生欲。比亚迪以卓越的电动化,树立了强大的品牌号召力,迎来销量狂飙。以华为、小鹏等为代表的新势力,则侧重以智能化为标签,营造差异化竞争力。

尤其是华为,在去年9月问界新M7上市后,智能化水平备受市场认可,问界新M7的销量随之爆发。

说比亚迪对此没有触动,是不可能的。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一句脍炙人口的“电动化的上半场、智能化的下半场”。最早说出这句话的,就是比亚迪。

可见,对于智能化趋势,比亚迪早有预见。但就在比亚迪专注打好电动化的上半场时,新势力们提前将战火引入了下半场。小米的加入,更是火上浇油。

正因为如此,比亚迪在收获无人企及的销量时,也迎来了外界对其智能化不力的质疑。如果不及时扭转外界认知,随着智能化愈发占领消费者心智,比亚迪未来发展必将受阻。

1月16日的比亚迪梦想日,是开始发力智能化的表达。不过,如何发力?显然学问更深。

制造新概念

从“2024、梦想”这些词眼,不难窥见比亚迪对于智能化的心态。

作为新能源一哥,电动化已经独孤求败,智能化如何横扫千军?尤其在不具备先发优势的情况下,如何将智能化标签,在用户心智中迅速树立起来?从发布会来看,比亚迪是深思熟虑了的,也很有策略。

“整车智能,才是真智能”,尽管一身工装示人的王传福,用不急不缓的语气说出了这句话,但这句琅琅上口,带着病毒式传播气质的口号,显然不是随便想出来的。

营销中有一句至理名言:如果卖点都被对手占领了,那就造一个新概念、新词,制造差异化价值。“整车智能,才是真智能”,就是比亚迪制造的新概念。

比亚迪认为,目前行业把汽车智能化和智舱智驾画上等号,导致概念被窄化。在比亚迪看来,智能化绝不止智舱智驾,整车智能打破固有思维,重新定义智能汽车。

那么何谓整车智能?王传福说是一种“智电融合”,即:通过一个智能化架构,实现电动化与智能化的高效融合,让驾乘更安全、更高效、更个性。

王传福说:“电动化是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基础,智能化不是敲敲代码就行了,如果没有电动化的坚实基础,智能化就是危房,说倒就倒。”

如此树立整车智能标签,将已有的电动化优势,与即将发力的智能化,进行捆绑,重新打造概念,从而形成独特优势,就是比亚迪卷进智能化的第一步。

比亚迪将其智能化架构,命名为“璇玑”。在传统文化中,璇玑是北斗七星的前四星,比喻权柄和帝位。比亚迪赋予璇玑架构的内涵和期待,不言而喻。

比亚迪形容,璇玑架构由“一脑、两端、三网、四链”组成。一脑,是“中央大脑”;两端,是车端AI和云端AI;三网,即车联网、5G网、卫星网;四链,是传感链、控制链、数据链、机械链。

比亚迪认为,通过璇玑架构实现的整车智能,能打破不同系统间的壁垒,做到实时捕捉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在毫秒之间将信息汇总反馈到一个“大脑”进行思考决策,迅速调节车辆“身体”状态,大幅提升驾乘安全性和舒适性。与此同时,整车智能让车更懂人,实现更多的个性化设置,做到千人千面。

比亚迪还认为,璇玑架构作为行业首个智电融合的智能化架构,让汽车拥有了智能化的“大脑”和“神经网络”,使其可以像高级智慧生命体一样,全面感知、集中思考、精准控制和协同执行。

同时,比亚迪还推出行业首创双循环多模态AI——璇玑AI大模型,首次将人工智能应用到车辆全领域。它拥有业界最庞大的数据底座、行业领先的样本量和高算力,覆盖了整车三百多个场景,赋予整车智能持续进化的能力。

到这里,关于比亚迪整车智能、璇玑架构,以及璇玑AI大模型的定义和解释,基本已经全面。但老实说,这些定义给人的感受是非常抽象的,不论是谁,在没有切身体验时,都会一头雾水。

但对比亚迪来说,从输出概念到给出高大上的定义,就已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人们对于比亚迪智能化的认知,就从这高大上开始。

王传福的话,更是将这高大上推至顶点。他说:“要实现整车智能,必须站在企业战略层面布局,要做到全栈自研、垂直整合,才能让所有系统联动融合。这一点,目前只有比亚迪能做到。”

这一定调,又似宣言,在车圈浮夸盛行的当前,一向内敛的王传福会这么说,其实折射出了他的自信。或许是见惯了智能化“期货”与“狼来了”,也或许是拥有无人企及的销量规模优势,总之比亚迪这次,在智能化上已经全力出击了。

疯狂补课

2023年3月,王传福曾在财报交流会上发表了一句爆炸性言论。他说:“现阶段不断鼓吹无人驾驶、自动驾驶,都是忽悠。”

这句话很快引发争议,有人赞他实事求是,有人批评他无视智能化趋势,还有阴谋论认为,是因为比亚迪智能化不行,王传福才加以否定。

不管争议背后的真相如何,比亚迪在上述风波还未完全平复,就已开始对智能驾驶疯狂补课,却是不争的事实。

这一补课,率先从人才部署开始。

2023年5月,比亚迪撤掉了原智能驾驶研发负责人王欢,由电子集成部总监韩冰接任。韩冰上任同时,比亚迪智能驾驶芯片设计团队筹备形成。

不久后,原地平线前智能驾驶研发总监廖杰,也加入比亚迪。此前在地平线,廖杰主要负责征程系列芯片自动驾驶功能算法。加入比亚迪后,廖杰的身份是比亚迪智能驾驶上海团队负责人。

此外,原OPPO芯片子公司哲库的总监周延,原高合智能驾驶总监许凌云,也先后加入了比亚迪。有猎头称,比亚迪目前仍在招聘智能驾驶算法及芯片方面的高级别人才。

大量自动驾驶软件工程师、自动驾驶控制算法工程师等岗位,也在最近半年密集放出。到1月16日发布会时,王传福说比亚迪智驾团队规模已超4000人。其中,算法和硬件工程师超1000人,软件工程师超3000人。

人才之外,比亚迪另一个疯狂砸入的,就是研发经费。

2023年前三季度,比亚迪研发投入达到了290多亿元。其中仅第三季度的研发经费,更是高达111亿元。

但这些都只是开始,王传福豪言:未来将投入1000亿元,用于整车智能领域的开发。

王传福表示,2024年比亚迪将会推出10余款搭载激光雷达的高阶智驾车型。其中,20万元以上车型,将会提供高阶智驾系统的选装;而30万元以上车型,将全部标配高阶智驾系统。

对于一些旧事,王传福重新提及并解释。他说:“我以前曾提出‘无人驾驶是忽悠’,是因为现阶段的无人驾驶无论从法律法规还是技术成熟度来说,都不具备落地条件。”

“但高阶智能辅助驾驶时代已经来临,比亚迪最早提出‘安全是最大的豪华’,在智能化时代更是如此。我们宁可走得稳一些,也要推出最安全、最可靠的智能化产品。”

王传福强调的安全,在比亚迪NOA实际应用中,体现得非常明显。梦想日当天,来自比亚迪智驾团队的工程师,带媒体体验了腾势N7的高速和城市NOA实际道路表现。

40分钟的车程中,笔者乘坐的腾势N7,对于无保护左转、绿灯通过十字路口时突然有车并道、路口右转时右侧出现停驶车辆,都表现出了稳健的方案特点,期间有2次提示人工接管。

尤其是在路口右转时右侧出现停驶车辆,比亚迪NOA的决策是刹停车辆,并提示人工接管。同行工程师解释称,因系统无法判定停驶车辆何时再次启动行驶,为避免右转时右侧停驶车辆突然启动引发碰撞事故,系统做出了更为保守的决策,即:刹停并要求人工接管。

由此可见,比亚迪NOA确实是以王传福所说的安全为前提。现阶段其智驾水平,相对于华为、小鹏等头部,确实存在差距。但不论保守与激进之争如何激烈,让驾乘更安全,永远是无可争议的智驾目标之一。

情怀与未来

不论比亚迪是否承认,王传福都是一个讲情怀的人,比亚迪也是一家讲情怀的企业。

从去年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王传福哽咽落泪,比亚迪打出“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的口号;到这次梦想日发布会上,王传福率领比亚迪工程师天团,齐穿工装上台,深情致敬奔驰、福特、丰田、特斯拉的工程师精神。

比亚迪再次挖掘了情怀的价值,将工程师文化旗帜鲜明地宣扬起来,给人以踏实、可靠、领先的观感,甚至如奔驰、福特、丰田、特斯拉曾经划时代的壮举,工程师文化也极易让人联想到,比亚迪或将成为下一个划时代壮举的开创者。

而且,比亚迪还宣布,将投入50亿元,建设全球首批全地形专业赛车场,构建新能源时代的汽车文化,推动中国汽车文化蓬勃发展,走向世界。

以文化促产业,又是比亚迪的另一份情怀。比亚迪品牌及公关总经理李云飞,不仅讲述了比亚迪构建新能源汽车文化的初衷,更直言钟情《长安三万里》的隽永和豪迈。

从以中国朝代命名和使用汉字标识开始,比亚迪是最擅长在中国文化和情怀中挖掘价值的车企。电动化的成功只是开始,智能化的残酷竞争刚刚启幕,比亚迪没有理由不继续极尽可能地发挥自己所擅长的。诉诸文化和情怀,就是比亚迪擅长之一。

发布会最后在一组名为《长歌行》的宣传片中落幕,在这组《长歌行》中,比亚迪将中国古代诗歌,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营造出浪漫高级的情怀。而在最后,一句“比亚迪以千年诗心,与你一路长歌前行”,将情怀成功升华到未来。

相关阅读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