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汽车大观|车企造手机 醉翁之意欲何为?

作者:王云朋 时间:2022-05-09 浏览量:97172

  继手机公司纷纷入局造车之后,车企开始反向操作造手机了。

  5月5日,一则“魅族手机已经被吉利收购,正处于交割阶段”的消息登上了各大社交、资讯平台的热搜榜。一时间关于车企造手机这件事,也再次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

  事实上,有关“吉利收购魅族”的消息已非首次传出。早在今年1月份就有消息称,汽车企业吉利集团正在与手机厂商魅族洽谈收购事宜,但当时两家公司并没有坐实收购消息。

  同时,更为值得关注的是,逆流投注手机市场的车企也并非吉利一家。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国内车企已经宣布涉足手机市场的还有新势力品牌蔚来汽车,而特斯拉方面似乎也有相关意向。

汽车大观|车企造手机 醉翁之意欲何为?

  从商业角度看车企入局手机市场并非一件大事,但如果站在汽车行业的维度,其商业活动背后的逻辑还是比较值得关注的。原因很简单,一家公司进入蓝海市场,往往无需过多解释,但处于朝阳行业中的公司抽出精力布局一块红海市场,往往会让人感到有些费解。

  具体而言,手机与汽车已是当下与未来最具代表性的两大智能终端,但从市场维度看前者已趋于饱和,而后者的开疆拓土才刚开始。这一点,从二者的销量增速就能看出。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为3.29亿台,仅微增1.1%;而手机厂商纷纷入局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21年销量为352万辆,产销均同比增长160%以上。进入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继续猛增,同比增幅达146.6%。

  可以说,在此背景下华为、小米、OPPO等手机厂商入局造车赛道并不稀奇,但吉利、蔚来等车企逆流向手机市场进军,则多少有些令人费解。

  车企逆流“投注”的逻辑

  当下,多数车企在发布新车时,“高度智能化”的车机系统几乎都是发布会的重头戏。

  但较为尴尬的是,在实际用车场景中一台厂家宣称的“拥有高度智能化”的车机旁边,却总是固定着一个手机支架。

  换言之,不管车企如何浓墨重彩地介绍、宣传车机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其相比于手机而言依然相对落后,存在响应速度慢、应用软件少、适配度不高等问题,用户体验感不佳。

  而联想到这一常见却又充满讽刺的场景,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有车企要逆流布局手机市场了。援引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的表述即:“手机更好地发展就能带来车机更好地发展,车机更好地发展就能够推进智能座舱水平不断提升,从而能够帮助智能电动汽车竞争力不断地提高。”

汽车大观|车企造手机 醉翁之意欲何为?

  同时,与手机厂商能掌握的用户数据量相比完全不是一个量级,或许是部分车企选择入局手机市场的又一原因。具体而言,在实际用车场景中,用户很少操作车机系统,这也就导致车企很难收集到用户的深度数据,难以改善用户体验。

  “车企造手机可以在现有的生态系统上进行多元拓展,更好地实现车机协同,在万物互联的时代占据主动权,甚至进一步谋划‘元宇宙’版图。”张翔表示。

  “同时拥有手机与车载大屏后,车企在与软件开发者谈判时,也能获得更大的主动权和议价权,让开发者针对不同终端优化产品,实现终端的一体化链接。”有业内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

  除此之外,经济效益或许也是车企选择造手机的原因之一。首先是软件层面,据麦肯锡发布的报告显示,目前汽车软件在大型乘用车的整车价值中占比为10%,未来预计将以每年11%的速度增长,至2030年,汽车软件将占整车内容的30%,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4000多亿美元。

汽车大观|车企造手机 醉翁之意欲何为?

  对于车企来说,在市场爆发的前夜尽快完善和提升自身的实力,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而硬件方面,一个重要的考量便是芯片。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由于芯片短缺,2021年全球市场范围内汽车累计减产量约为1020万辆,进入今年以来情况依旧未有改变。因此,如何将芯片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就成了不少中国汽车品牌想迫切解决的问题。

  以吉利汽车为例,其入局手机市场背后的核心权衡大概率就是芯片。公开资料显示,吉利的手机业务由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该公司的法人代表沈子瑜又是汽车智能化公司“亿咖通科技”的CEO。而亿咖通科技2018年曾与安谋中国共同成立了汽车芯片公司芯擎科技,并于去年11月发布了一款7纳米制程的车规级主芯片SE1000。

  不过,由于芯片研发成本较高,如果仅应用于汽车板块,或将导致其未来业务难以开展。“汽车芯片的量级较小,因此车企需要将业务扩展至手机,乃至物联网板块。”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表示。

汽车大观|车企造手机 醉翁之意欲何为?

  那么,其他车企是否会跟进入局手机市场?有业内人士表示,这或取决于吉利和蔚来的实际表现,如果它们能借助手机业务打造出闭环生态,完善人、车、移动设备之间的互联体验,全面提升智能汽车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其他车企极有可能陆续入局。

  还需跨过多道隐形门槛

  凯文·凯利在《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写道:“我们的整个世界都将被数字化,一个真正万物互联的世界即将到来。”

  如果置身于书籍出版的上世纪90年代,这无异于天方夜谭。但站在当下的时间节点看,凯文·凯利的预言却正在成为现实。尤其是随着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万物互联的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值得一提的是,全新时代的到来也让终端厂商之间的边界变得愈发模糊。而也正因如此,每一家终端企业都期望能打造出自己的完整生态,将用户、数据掌握在自己手中。当下部分车企宣布入局手机市场,便是这样的道理。

汽车大观|车企造手机 醉翁之意欲何为?

  那么,入局手机市场就真能让车企快速建立完整的生态,提升智能座舱水平吗?在业界看来,想要达成上述目的,车企尚需跨过多道隐形门槛。

  公开资料显示,经过多年的沉淀目前国内手机相关产业供应链已较为完备,而且从制造角度看车企生产手机也并非难事。

  不过,相比产品的制造,如何打造用户认可的品牌却是颇有难度的。具体而言,当下国内的手机市场格局已基本稳固,vivo、OPPO、荣耀、小米、苹果五大公司已经占据85%的市场份额。

  “上述品牌基本上都有10年乃至20年的沉淀,包括研发实力、渠道能力、品牌与产品力、组织管理能力,后来者都很难超越。”有电子产品业内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

  事实上,情况也确是如此。这里以格力为例,2015年格力开始进军手机市场,如今近7年过去,其发布的6款产品中销量大多仅有数千台。

汽车大观|车企造手机 醉翁之意欲何为?

  在手机市场和消费者认知已基本固化的情况下,车企推出的手机是否能避免格力手机业务的困局,还是一个未知数。而且,就算是车企能够成功吸引车主使用自己的手机,年销量或许也仅在百万部左右。有限的销量,对车企打造生态闭环、提升智能座舱水平能有多大帮助,目前还很难确定。

  相较于品牌建设和产品销量,产品的研发投入也是车企必须面对,并跨过的一道门槛。以吉利和蔚来为例,两家车企瞄准的都是高端手机市场。

  这也就意味着,它们的产品不仅要达到头部厂商旗舰机的水平,并且还要有与之相对应的研发投入。但在车市整体较为困难,主营业务盈利下滑,新车型开发尚且来不及的情况下,造手机的钱从何来?

汽车大观|车企造手机 醉翁之意欲何为?

  “还不仅是钱的问题,企业与企业家的专注度是有限的,不太可能同时做好很多件事。”在业内人士看来,要做到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齐头并进,相关车企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

  写在最后:

  在笔者看来,车企入局手机市场最大的症结在于对数据和技术主导权的顾虑。这一点,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去年在股东大会上关于“是否与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的发言就是最好的例证。

  换句话说,在汽车智慧化的产业革命中,车企并不想沦为其他企业的附庸。

  然而,较为尴尬的现实却是,在自动驾驶技术全面普及前,手机注定是车联网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可以预见车企和手机厂商之间关于市场与技术主导权的争夺,或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而在此过程中不排除会有其他车企放言“造手机”。

相关阅读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