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汽车大观|L3市场还有没有新故事?

作者:凌敏 时间:2023-07-19 浏览量:27172

“大约在今年年末,就会实现全面自动驾驶。”

特斯拉CEO马斯克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表示,“我之前也做过许多类似的预测,我承认之前的预测也不完全准确,但是这一次的预测,我觉得是比较接近的。”

中国市场“真正”的自动驾驶可能也到了临界点。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近日表示:“将支持有条件的自动驾驶(L3 级自动驾驶),及更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商业化应用,并将发布新版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指南。我们已经启动了这项工作,地方也在积极响应”。

这被认为是L3即将迎来真正商业化落地的拐点。

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看来,扩大试点范围、推进L3级别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应用,至少让以高精度地图、传感器、算法为代表的自动驾驶初创公司看到了发展的机会,它们可以在扩大的试点范围内去做更多数据收集、模型训练,寻求生存下去的可能性。

而在L3的风口中,本土汽车依然要面临特斯拉的价格刀口——几乎每一家车企,都将技术内卷、价格战的刀口向内砍向自己,也砍向了供应商和经销商。

这也势必加速行业淘汰窗口期的到来。蔚来联合创始人秦力洪曾表示,“竞争的胜负手在智能,而智能的核心在于自动驾驶。”

长城汽车智能驾驶负责人、毫末智行董事长张凯更表示,“2022年汽车新老势力的自动驾驶系统都将面临市场检验,而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2023年真正的竞争才开始。”

继续ALL in全栈自研?

马斯克成为硅谷钢铁侠,是因为特斯拉全栈自研的自动驾驶技术遥遥领先。理想CEO李想也在会上重申了全栈自研的必要性,之前传统的头部一级供应商,可以研发同样一个系统提供给很多厂家使用,但使用供应商的软件方案,迭代速度有跟不上竞争的风险,所以要自研。

想要真正实现L3级别自动驾驶,车企掌握全栈自研似乎成了必要技能。

此前有媒体曾报道,比亚迪正计划自主研发智能驾驶专用芯片,该项目由比亚迪半导体团队牵头,已经向设计公司发出需求,同时自身也在招募BSP技术团队。吉利汽车将构建“一网三体系”全域战略布局,实现智能汽车核心技术的全栈自研。

如果自己势单力薄,那就仗着财大气粗构建生态。

比如上汽集团在投资Momenta的同时还成立构建SOA架构的零束科技,广汽集团旗下广汽资本今年3月投资了自动驾驶公司禾多科技,长城汽车旗下的毫末智行开始在大模型领域施展拳脚。

传统车企的套路是通过“砸钱”来掌握核心技术,而在L3自动驾驶面前,可能并不是全栈自研就能成功的。

新势力们的路径则是引导政策舆论来下“先手棋”。

在工信部发布消息之前,华为车 BU CEO 余承东就在一场发布会上表示:“L3 级的国家法规和标准可能很快就要释放,据说是今年6月底。”

有媒体报道,华为深度参与了标准的制定,比如L3应该如何定义、准入门槛、人机交互如何免责等细节,华为发布HUAWEI ADS(高阶智能驾驶系统)2.0系统时,余承东就表示,问界M5智驾版将成为首个同时搭载HUAWEI ADS 2.0⾼阶智能驾驶系统和鸿蒙智能座舱3.0的车型,提供无限接近L3的智能驾驶体验。

目前,本土的L3级别智能驾驶已经能够实现不依赖高精地图的高速、城区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学习特斯拉、超越特斯拉,将是L3时代全栈自研下将迎来的拐点。

“敲不破”的成本壁垒

但在拐点之下,价格战的内卷似乎又无法避免。

2017年算是L3 级自动驾驶的“高光时刻”。奥迪发布了全球首款可以实现L3级别自动驾驶的新型轿车“奥迪A8”,这款车型也被定义为首款专为L3级别自动驾驶开发的量产车型。但在2020年媒体爆出,奥迪早已经在2019年底就取消了L3级自动驾驶项目。

L3似乎瞬间成为被“嫌弃”的存在。理想曾表示自己跳过L3级自动驾驶的研发,直指L4级的Robotaxi,沃尔沃也跳过L3阶段,转而与Uber合作发展L4。

国内车企法规等阻碍重重,国外车企即使没有法规限制,也逐步都取消了L3级别的研发,主要是大量资金、时间和人力资源投入,导致成本实在是cover不住了。

实现L3技术的路径主要是硬件+软件算法+数据的融合,汽车市场价格战,成本压力一定会传导到上游供应链。

L3各家车企均采用激光雷达+毫米波+摄像头等多种传感器融合方案支持相关算法,激光雷达是目前应用于车上的感知元件中造价最为昂贵的,不少具备“钞能力”的车企,在推出新款车型时,更以三颗、四颗激光雷达作为产品亮点,单颗激光雷达的成本价格依然接近一万元,智驾系统的传感器成本在6000元左右,系统性来看,一旦上了激光雷达,对芯片的算力、感知算法能力的要求都会增强,也将带来额外的成本。

近日,国内车载芯片创业公司黑芝麻智能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材料,黑芝麻智能招股书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其在过去三年间的营收分别为5302万元、6050万元和1.65亿元,累计仅有2.79亿元,而亏损额则逐年攀升,合计达到58.71亿元。如果根据其2.5万片芯片的出货量计算,意味黑芝麻智能每卖一颗芯片,要亏损23.48万元。

随着ChatGPT的火爆,如果未来自动驾驶系统如果要上大模型,至少要增加5万美元,成本或许会进一步增加。

地平线副总裁兼智能汽车事业部副总裁张玉峰表示,成本下探是业内一个重要声音,有人提出5000-15000覆盖掉整车成本的3-5%,才能实现更普惠的智能驾驶。而要实现普惠的时间线,最少是3年的时间。

本土供应商撑得起吗?

在工信部的发言中,特别提及了三类企业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关键芯片、高精度传感器、操作系统。整个产业的商业模式正在发生重构,供应商也将在L3落地迎来自己的“奇点”时刻。

关键芯片指的是系统级芯片(SoC),例如目前主流车企都在使用的英伟达Orin-X,国内在这个领域内布局的企业,如华为、寒武纪、芯驰、地平线等,将迎来发展的新推力。

近日,黑芝麻智能已经向港交所递交IPO或将成为国内自动驾驶计算芯片第一股;激光雷达供应商禾赛科技已登陆纽交所上市,目前,很多车企在采用国外英伟达的方案时,一定会有一个国产的方案做“备胎”互为供货AB点,有了现金流和供货量,会使得这些企业无论是产品力还是市场地位方面都将再上一层楼。

但这也并不代表本土供应商就能突出重围,毕竟现在国际巨头不会放弃中国这个最大的市场。

博世在上海成立了博世未来智能驾驶与控制(上海)研发中心,该中心是博世在中国规模最大的研发中心,博世中国市场量身打造了全栈式智能驾驶创新平台——博世中国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博世已经推出第五代的角雷达和4D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驾驶员监测系统,环视摄像头系统,其第二代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将搭载高通骁龙8295芯片,最多可以支持12块屏幕和16个摄像头。

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更表示,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博世从明年1月1日开始会做一些结构上的调整。

压力再次来到了本土车企这边,这就表示他们在L3自动驾驶的分岔口要做出抉择。“L3、L4,我在这块可能会比较悲观,我觉得十年以后连L3都不会真正实现。”地平线创始人、CEO余凯如此说道,在“高性能 高性价比”之外,L3级别自动驾驶如何讲出新的故事,这对于中国企业是更大的挑战,也将是汽车市场回归理性之下的鏖战。

相关阅读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